足迹追寻高端对话(三)

足迹追寻—袁勤生管理思想探源
图片
图片
图片

高端对话(三)

1989年5月31日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专家,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特别助理,时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的郑必坚(右三)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育之(右四)、王惠德(左三)一行,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卜承祖(右二)等陪同下,专程考察江南仪表厂。在汇报工作时,袁勤生说:"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范围内的制度创新,应有自己真正的特色,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一切,改革不能搞移植,不能犯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错误。所谓中国特色,我认为既要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经验,也要勇于创造出世界各国都没有的东西,不仅要与时俱进,更要敢为人先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有这样的目标和勇气。"

郑必坚系中国知识精英的旗手级人物,"猫论"、"特色论"、"国情论"的全面论证者,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兴奋的倡导者。龚育之系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、教育家,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和相关学科的奠基人之一。

图片
图片
1987年3月10日,中共理论家,意识形态和新闻宣传出版领域的重要领导者,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袁是德,带领上海文化界一批负责干部42人,冒雨专程参观考察江南仪表厂,和袁勤生探讨企业管理理论。《解放日报》、《文汇报》、《新民晚报》和新华社上海分社的记者随行。袁勤生向他们介绍了"四改一渗透"的管理经验。在谈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时,强调坚持以情感人,以理服人,坚持理论联系实际,善于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,采取表扬和批评相结合,以表扬为主的原则,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调动积极因素,克服消极因素,激励和发扬正气,形成团结、拼搏、进取的局面。特别是要围绕提高人的素质,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不文明习俗,从尊重人的观念出发,用激励的方法,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。袁勤生还汇报了对先进员工、后进员工和一般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和持续推进的激励措施。他说,采取什么方法要换位思考,其目的是为各种人员创造明天的希望,让所有人感到明天有希望。
图片
图片
1988年6月20日,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、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(中)视察江南仪表厂。在汇报中谈到如何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时,袁勤生说,我们在企业中广泛开展"党员光照周围"双比(一比纯度,二比亮度)活动。该活动对岗位不同、职务不同、能力文化不同的每个党员,发挥的作用不强求一致。党员的光彩有强有弱,照耀周围的半径范围不尽相同。普通党员只要求在周边人员和家庭人员中发挥先锋作用,党员干部则要求在所处范围内发挥先锋作用,优秀党员就要求光彩夺目,起到带动更多人的作用。我们企业虽然只有30多名党员,但分布在各个方面,基本上能照亮全厂,带领全厂300多名职工执行和实践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。我认为,全国现在有几千万党员,如果都能"光照周围",那10多亿人民的整体素质就会有大提高。
图片

江渭清由常熟市领导周福元、徐国强、赵俊生等陪同参观江南仪表厂。
江渭,湖南平江县人,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曾先后参加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。历任红十八军五十四师团政委、鄂东南道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。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十六旅政委、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政委。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新六师政委、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、第八兵团副政委等职。参加了著名的七战七捷、孟良崮、渡江战役,后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兼警备司令部司令员、江苏省委第一书记、华东局书记。
图片
图片
1986年5月19日,中国资深外交家、杰出的国际问题专家和社会科学家、时任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宦乡,和周恩来侄儿、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尔流考察江南仪表厂,与袁勤生探讨经济管理问题。
袁勤生提出了"罚款是管理工作中的暴政"的著名论点。他说:罚款有多种弊端:会增大干群之间的矛盾,产生对立情绪;会逐步降低干部素质,削弱企业基础管理。用罚款替代管理,其恶果是企业职工没有了主人翁意识。罚款是最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,是一个人权力的体现,而不是能力的反映。有人对我说,现在改革就是要引进国外(域外)的,西方国家和港、澳、台都盛行罚款。我说这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的长处,罚款是保护"富人"的政策,是"有钱能使鬼推磨"残余腐朽思想的发展。罚款对有钱人起不了震慑作用,会助长贪得无厌和为富不仁,不仅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,而且会扩大贫富矛盾,助长仇富心理。罚款这股歪风不能扩大和蔓延了。他还说,现在社会上"一切向钱看"盛行,这是干部"一切用钱管"引发的。要纠正"一切向钱看"的倾向,必须解决干部"一切用钱管"的问题。宦乡听了,不停地点头称是。
图片
宦乡一行在江南仪表厂厂区参观。宦乡系遵义老城人,曾任外交部欧非司司长,中国驻英代办、中国驻欧洲共同体兼比利时和卢森堡大使。回国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、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(后易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)总干事、法学会会长、《世界经济导报》名誉社长等职。毕生从事国际政治和经济研究,以思想敏捷、见解独到著称,被誉为我国资深外交家、杰出的国际问题专家和社会科学家。
图片
图片

1988年5月22日,中纪委常务副书记陈作霖(右一)一行,在江苏省纪委书记曹克明、苏州市委书记高德正陪同下考察江南仪表厂。袁勤生和这位早年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探讨反腐败问题。

在汇报中,曹克明提出,如何监督"一把手"的问题。袁勤生说,应该监督和约束"一把手"的权力。他说,目前不少"一把手"自律意识淡薄,不愿接受监督,别人也不敢监督。上级组织对下级"一把手"也存在只注重工作实绩的倾向。由于体制的缺陷,政务不够公开,权力的运行缺乏透明度,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间存在信息不对称,群众很难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。因此,必须拓宽监督渠道,着力构建一个有效的全方位监督、约束的管理机制。特别在用人、用钱问题上,应着重在"公开"两字上做文章。"公开",就是彻底透明,没有灯下黑,还有制止上级各种打招呼办事和亲朋好友的横向干扰。所有这些,纪委要有条例明令监督,最有效的还应该立法执行。当然,还要有法必依,执法必严,才能奏效。
图片
陈作霖,1942年参加工作,解放初期任中共安徽省芜湖地委副书记,曾任浙江省副省长、省委书记等职。
袁勤生和陈作霖亲切交谈。
图片
袁勤生向陈作霖汇报工作,并探讨有关管理理论。左一为江苏省纪委书记克明,右一为苏州市委书记高德正
图片